金曲30:華語流行樂的過去與未來

Raye Wang
Jul 3, 2019

--

看金曲已經很多年了,不過上週六第一次到現場觀禮,感受到了久違的演唱會興奮vibe。

要不是同行的朋友提醒,我一開始差點把這顆在S.H.E表演時觀眾們用的螢光棒(球)坐扁。雖然主辦單位說不能帶走但是因為很可愛我拍了照(結果離場時發現一堆人帶走)。

表演嘉賓、頒獎嘉賓、得獎音樂人那些被討論到爛的主題就不贅述了。除了因為看到鄧紫棋彷彿是舞台少女的霸氣燈光設計(Position Zero!)驚呼連連,跟S.H.E離開華研後第一次合體表演忍不住感動到哭之外,我更想聊聊的是不少人看完金曲30後感慨的,華語流行樂的變化(結果還是選了一個討論到爛的主題)。

the fur?美秀集團?他們是誰?

「美秀集團不只是一個樂團,而是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團體,我們會繼續為所欲為的。」

——美秀集團,2019全美獨立音樂獎,最佳專輯周邊產品設計得獎感言

會使用電視這種傳統媒介收看金曲獎的畢竟還是年齡層大一些的人。從小巨蛋回家後,我的父母還沒睡,紛紛問我現場觀禮心得。除此之外,他們更好奇今年的入圍者們都是什麼來頭,因為大部分他們別說沒聽過歌了,連人是誰都不知道。即使在我差不多年紀的同儕裡,也有很多不太認識各種嘉賓、不太接觸沒聽過的歌的。對於這些習慣了張惠妹、孫燕姿、張學友、王力宏等各種主流音樂人爭奇鬥豔的受眾來說,這次的金曲獎顯然只是隔靴搔癢,華語流行樂的巔峰時期已然離去。

以前不是都能隨便賣幾百萬張CD嗎?

「每一年星馳傳媒會接手20檔左右的綜藝節目的後期製作,傳統衛視綜藝項目的投資規模非常大,有些在一兩億元,高的能達到三四億元的規模。」

——星馳傳媒創始人朱化凱,2017年每日經濟新聞採訪

上段提到的張惠妹,至今已累計5500餘萬張唱片的銷量,而與她同個時期的Coco李玟,在全亞洲也總計賣超過1800萬張。雖然曾有這樣的時光,在2006年後,台灣流行音樂總體國內產值也逃不過遽減的命運,每年收入平均不到50億。

只要討論到製作成本降低的議題,無論是什麼議題,一旦牽扯到華語圈,往往逃不了台灣(小成本)vs中國(砸重金)的辯論。面對中國資方花大錢去洗,綜藝節目、春晚動輒幾百、幾千萬台幣的酬勞,即使不是對於所有人的誘因都一樣強,要說完全沒有吸引力絕對是騙人的。當然,如果要談到音樂風格、歌詞意義的創作自由,那又是一個眾人皆知的潛規則了(要吃下這塊大餅,就要做好受到某些約束的心理準備)。坦白說,拼場子,台灣絕對是拼不過中國的;唱片公司無法撥出幾千萬的製作費來打造一張專輯、電視台撥的通告費也完全不夠請當紅商業歌手上節目宣傳。

或許看到這邊會覺得台灣的流行樂已經無法再重返當年四天后+周杰倫,主打歌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光輝年代了。然而,就在看似商業利益完全不足、流量歌星各個往外跑的近幾年,新的媒介正在悄悄鋪展開來,帶來新型態的音樂銷售模式。

百花齊放:新興媒介的興起

「豹子膽是這張專輯的主角,我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這些故事,但豹子膽就是一個會有結局的故事角色。」

——熊仔,2018年ELLE雜誌採訪

對於像是莫宰羊這樣的新興饒舌歌手來說,上電視尋求曝光率已經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。能上傳MV、在YouTube上達到400多萬的點閱數,誰還需要在綜藝節目上配合主持人的一搭一唱?而像熊仔看似影射現實生活,但又帶有強烈科幻色彩的沉浸式體驗漫畫連載主角豹子膽,更是突破了以往傳統音樂人只創作音樂作品的框架。在這個世事變化快速、一兩天不更新資訊就追不上世界的腳步的時刻,有更廣泛的資訊接收管道下,許多年輕一代渴求的不再是一張唱片公司重金打造的天后/天王級專輯,而是能激起討論度的好歌曲、Spotify量身打造的專屬歌單、以及能喚醒社會意識的作品

走出自己的道路

撇開資本問題,我覺得最主要影響台灣音樂因素還是大眾口味改變。好音樂背後不是砸幾億的錢堆(那樣只會得到抖音歌),錢充其量是能在眼花撩亂的網路上達到推波助瀾的廣告效果。恰到好處的團隊跟正確的製作方向才是好作品的根源。在今年的金曲,我們聽得到閃靈歌頌台灣民族挑戰權威統治的重金屬嘶吼,也聽得到ØZI融合Contemporary R&B跟HipHop的性感饒舌。獨立製作不等於不主流、小眾作品逐漸被看見,台灣多元的音樂時代才正要開跑。

--

--

Raye Wang
Raye Wang

Written by Raye Wang

被同學懷疑是不是唸錯系,但還是從NYU遊戲設計所順利畢業的窮beatmaker。夢想是成為台灣Code Kunst。出過4張自爽的mixtape跟3張遊戲原聲帶。

No responses yet